附属和平医院|青年学者汤文龙:用奋斗书写青春
近日,由我校附属和平医院神经外科青年学者汤文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颞骨与侧颅底手术径路图谱》在全网预售,这是一部详细又直观讲述颅底解剖路径的图谱。全书10个章节,1389张高清彩色图片,洋洋洒洒百万余字,是汤文龙学医13年来解剖学研究和临床经验的全新总结,更饱含着这位青年才俊对于医学研究的热情和为此所付出的心血与汗水。
一场邂逅 走上漫漫学医路
汤文龙医生是和平医院杰出的青年学者代表,然而说到他与医学的缘分却是一场意外的“邂逅”。2007年暑假,高考完的汤文龙无意中看到了当时的热播剧《诺尔曼·白求恩》,炮火连天中,一个伏案坚持手术的背影深深打动了他,“白求恩”三个字在他的心灵深处打上了烙印。就这样,汤文龙开始了他的漫漫学医路。
在长治医学院学习的五年里,汤文龙对医学知识的汲取如饥似渴。他的成绩并不算最好,但却是最有热情的学生。本科的临床医学没有亚专业之分,汤文龙有了广泛接触各学科的机会,从内科到外科,从五官科到妇产科,他的课余时间几乎都是在解剖实验室度过。他说,自己做过的解剖不计其数,但最令他着迷和不解的还是人的大脑。
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也是组织最为精细的器官,牵一发而动全身。然而越是不解,越激发了汤文龙一探究竟的兴趣,他的世界也从此打开了另一扇新的大门。
2013年,汤文龙考入遵义医学院耳鼻咽喉科专业,师从邱书奇教授,开始了对颅底解剖的精细化学习和深度研究。前期的积累,后天的勤奋,再加上持续升温的热情,汤文龙的进步之快令人咂舌。2015年,汤文龙和邱书奇教授一起出版《侧颅底显微外科解剖图谱》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他也在颅底手术路径研究领域崭露头角。
一心向更高目标攀登的汤文龙,于2016年硕士毕业后带着艰巨的任务前往意大利皮亚琴察跟随世界著名颅底外科专家Mario Sanna教授进一步学习颅底手术及临床应用解剖研究。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汤文龙见证了无数台堪称完美的颅底手术,也更坚定了他的努力方向。他白天在手术室观摩学习,晚上便反复解剖尸头标本,利用手术空档向Sanna教授请教自己的疑惑。汤文龙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把一流技术与理念带回祖国。
学成归来 开启“颅底”新篇章
学成归来的汤文龙婉拒了多家医院递出的“橄榄枝”,于2018年9月回到长治——梦想起航的地方,成为和平医院神经外科的一名普通医生。他积极将海外所学运用到神经外科颅底专业的发展上,推动新技术的实践应用,创新性地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
同年11月,汤文龙接诊了第一台手术。患者因颅内巨大听神经瘤压迫导致强烈的三叉神经疼痛,多方求医无果,最终找到了我院神经外科。经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明显压迫小脑和脑干,行传统开颅手术势必会因长时间牵拉而损伤患者脑组织。汤文龙建议行经迷路径路,通过磨除颅底骨质直达病变,摘除肿瘤。经科室内部再三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该方案可行,但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加上医院从未开展过此类手术,大家不由得在心里为汤文龙捏了一把汗。
颅底手术径路的优势在于不会损伤脑组织,但要求手术者必须经过系统化、长期规范化的显微外科训练和学习,对整个颅底有深入的理解和娴熟的磨钻使用技巧,还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判断力。手术过程中,在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常务副院长宋志斌和刘庆国主任的指导下,汤文龙全身心投入,从磨骨到切除肿瘤,再到颅底重建,整整花了8个小时。手术很成功,患者术后意识清醒,面神经功能保留,不久便康复出院。
这是和平医院首例经迷路径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同时也开启了医院神经外科多学科合作模式的探索。随后,在全科室的共同努力下,和平医院成功实施了晋东南地区首例岩骨次全切除术、内镜辅助下锁孔技术桥小脑角区巨大表皮样囊肿切除术、内镜辅助下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神经内镜下双鼻孔经蝶垂体瘤切除术等。
从无到有,由浅到深,汤文龙推动我院临床学科走上了新的发展轨迹。他个人也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入选2018年度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2019年度“山西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精益求精 护患者正常如初
人体大脑内共有12对颅神经,每个神经都牵动人体的重要功能,当颅神经受损时,也就意味着某个功能损伤。
汤文龙说:“神经外科手术的最高追求,就是神经的功能保留。”因此,他所追求的,不仅是切除患者的肿瘤、保住患者的生命,更重要的是实现神经功能正常如初。于是,他白天临床诊疗,晚上查阅文献,不是在手术台上,就是在实验室内,“触摸”大脑的每个部位,“潜行”大脑的每个沟回……
2019年底,一位患者经朋友介绍找到了汤文龙,该患者患有岩斜区脑膜瘤。肿瘤位于优势半球侧,直接关联语言中枢;而且质地坚韧,包裹了多对支配眼球运动的颅神经。手术难度极大,任何一点操作失误,就可能造成患者术后失语或眼球凝视,这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不仅要切除肿瘤,更要保证术后神经的正常功能,汤文龙决定采用他擅长的颅底手术径路。手术过程中,肿瘤侵袭范围和坚韧程度远比术前评估更为严重,汤文龙沉着应对,熟练地穿梭在繁杂的神经组织之间,明确定位,精准分离。经过11个小时的努力,肿瘤完美切除,这是汤文龙从业以来用时最长的一台手术。而在最近的随访中得知,这位教师恢复良好,已准备开始为学生们进行网络授课。
“患者对治疗效果的要求在不断提升,我们的技术水平也要不断更新,这是一个正向的关联,我们必须全力以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汤文龙对自身的要求从未放松。
在探索临床奥妙的同时,汤文龙对解剖研究和颅底解剖培训的热情也与日俱增。归来至今,汤文龙一直积极投身于策划和推动长治医学院颅底外科解剖实验室和和平医院显微神经外科培训中心的建设。该实验室的建成将填补山西省在颅底解剖领域的空白,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颅底外科解剖培训研究中心,可以满足省内外、甚至国内外的培训和研究需求。
结 语
办公桌上,摆满了汤文龙最珍爱的物件:厚厚的医学书籍、一颗完整的头骨、一张与Sanna教授的合影,时刻鞭策自己不断学习。汤文龙有着更为远大的理想,就是要将全部的临床经验和从国外学来的专业知识写成著作,以飨同仁,造福患者。
厚德、精业、济世、报国,这是扎根在汤文龙内心深处的人生哲学,是他行医路上的座右铭,更是他奋斗之路的行进曲。而他也正怀揣着这样的初心,在医学路上披荆斩棘、阔步向前。
(附属和平医院供稿)